读《乔治·奥威尔:1984》


《1984》这本书是我的经理推荐给我的。有一段时间我在读《三体》,觉得不错,把它推荐给了经理,他作为回赠,把《1984》推荐给我,而且买了一本英文版的纸质书送给我。我的英文不太灵光,很长时间都没有开始读它,直到10个月后,感觉不能再拖了,因为在过两个月他就要来北京了,到时候怎么和他说呢,所以硬着头皮开始读起了英文原版。书的开头是作者自序和别人的写的序,看的异常的吃力。几乎每一个单词都要查字典,后来想了一个办法,把要读的内容在电脑上打一遍,然后放到网上翻译一下,这样看书的效率提高了不少,差不多一周可以读5页吧,就这样又过了差不多10个月,读了差不多150页。有一天亚马逊做活动,扫码领书,在书堆了无意中翻到了《1984》的中译本,毫不犹豫就领了回来。正好趁着五一的时候有空,把这个中译本从头到尾读了一遍,对比我自己读过的部分英文原版内容,译者翻译的大体上还可以,和我自己的理解出入不大,但是某些措辞我觉得不是很妥当,主观色彩有点浓,要是再适当的客观些就更好了。不过不管怎么说,从头到尾连贯的读完这本书的感觉还是很棒的,佩服作者的想象力,惊讶于作者预言之精准、之到位,作者就像开了天眼一样,可以看到未来,看到具体的细节,可以透过外表看到人的思想活动,而且透过他的文字,可以感受到他的慈悲。在我的眼中,奥威尔是一个慈悲的人,无私是慈悲的内在属性,所以他是一个无私而慈悲的人,他看到了问题的所在,他大声把它说出来,但是他没有办法改变它,所以他通过文字把他所看到、听到、想到的东西写出来,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。

全书分为三部分,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男主角Winston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,第二部分讲Winston和Julia的美好时光,其实我更想用另外一个词J情,原因我后面会讲到,第三部分是Winston的转变,他最终背叛了Julia,爱上了老大哥。

书的开始部分,一股萧瑟之气扑面而来,冬日寒冷的街道,碎纸片和垃圾在建筑物外墙前打着转,虽然是中午时分,阳光很足,但是仍然不能驱散寒冷。或许身体的冷并不是那么让人难以忍受,周围无处不在的监视才是最让人绝望的,让人的心处在深深的绝望之中,要么把自己的心杀死,向其他人一样做一个“好”人,要么忍受内心的煎熬,冒着巨大的风险,虽然明知最后一定会失败,但是仍然倔强的坚持,目标却非常简单:做一个“活”人。

Winston在无数张老大哥海报的注视下,像小偷一样留回了自己的公寓,喝一杯杜松子酒壮胆,找一个合适的、不被监视器看到的位置,打开了能让他陷入万劫不复境地的违禁品:日记本,尝试着开始写点什么。其实在他决定买下这个日记本的时刻,死亡已经在向他招手,只不过死神伪装了一下,让他误以为是希望。他希望他的声音可以被别人听到,他希望他能留下一些痕迹,他希望他可以改变点什么,或者至少是能为改变什么做点准备。其实他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,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:他觉得自己还有希望,至少他还活着。

英社对英社成员的管控是全方位的,所有人的行为都是被规定好的,完全按照这个模式来行事才被认为是正常的、无害的,哪怕和这个模式有一点抵触都是非常危险的,这会暴漏你,让你显得与众不同,而这进一步说明你有自己独立的思想,有独立的思想就意味着你可以独立思考,但独立思考是老大哥的特权,老大哥掌控一切,老大哥全知全能,老大哥就是每个人的大脑,老大哥的思考就是每个人的思考,所以个人的独立思考是多余的,甚至是有害的,非常有害,极其危险,英社要不遗余力的将其除掉。

从英社的角度看过去,这样做是完全必要、合理、正确的。思想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之中,而思考又是极其平常而自然的事情,因为人的个体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,信息获取量不足,思考的方式、方法又有很多瑕疵,所以大部分的个人的独立思考都是不理性的、不完备的、不具现实意义的,如果放任这种情况长期、大量的存在,结果可想而知。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?是帮助每个人提高,让每个人都有高超的思考能力?显然这种方法不太现实,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我们这么做。那么我们就放弃了吗?不,我们不会放弃,还有另外一种方式,首先将资源集中起来,集中在英社的手中,让这些资源支持英社的独立思考,持续的努力让英社的思考不断完善,日趋完美,然后,取消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,因为它太低效了,让英社的思考代替每个人的思考,这样就彻底解决这一问题,世界变得美好了。但是问题在于,总有些人不肯交出对自己思想的控制权,他们执着的、挣扎着要自己进行独立思考,他们不肯让英社的思想进驻他们的大脑,他们抵制,他们反抗,所以英社有必要采取一些行动。历史是可以篡改的,思想警察、间谍是必要的,告发是被鼓励的,夫妻之间、家人之间的关系是不纯洁的、有害的,所有人应该只爱老大哥,而老大哥也爱所有的人,每个人只要保持和老大哥的关系就好,每个人都是通过老大哥而联系在一起的,老大哥无处不在,天理人伦却无处可寻。

语言是思想的载体,要控制思想,必然要控制语言,控制语言的初级手段就是文字狱,而全知全能的英社是不会只在初级阶段徘徊的,他们直接向终极目标进发:创造新语。新语是唯一一种词汇量在逐年减少的语言,通过减少词汇的数量,很多思想将没有办法使用语言来表达,失去了表达手段的思想将很难得到传播,慢慢的,这些思想将逐渐消亡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可用来表达思想的词汇越来越少,可表达的思想也越来越少,最终依然存在的思想就都是英社想让大家知道的思想,通过创造一种新语言来控制住所有人的思想,这是一种多么恶毒的思想啊!

如果还有希望,那一定存在于底层民众之中。但是从书中的描写中我们看到这种希望了吗?没有,底层民众的男人只会对彩票感兴趣,即使是数学不大灵光的人、记忆力不大好的人,也能清楚的记得几年前某一期的彩票开奖号码,他们似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上面,似乎彩票是他们唯一的希望;底层民众的女人们每天都在为生计忙碌,为了抢着买一口劣质的平底锅,她们会爆发出最强的战斗力,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,但是她们的反抗也仅此而已,她们把精力放在了“不重要”的事情上,几乎意识不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,好像也没有去真正弄明白问题根源的意愿,或者这对她们来说根本不重要。
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,不断有人失踪,不断有间谍告密,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,英社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胜利。但是,必然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:Winston“遇到”了Julia。在此之前,Winston是见过Julia的,并且对她有很深的成见,Winston认为Julia和其他年轻的女性一样,对英社怀着无比忠诚的信念,相信英社所说的一切,积极维护英社的权威,监视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,一旦发现有什么异样就马上告密,当他在底层民众街区闲逛而碰到她的时候,甚至产生了要用鹅卵石杂碎她脑袋的念头。但是当他看到Julia传给她的字条时,他在瞬间就相信了她。他迅速的思考着有哪些方式可以和她取得联系,生怕她改变心意。在胜利广场拥挤的人群中,Winston和Julia肩并着肩、手牵着手,但他们的眼睛看的并不是对方,而是押送欧亚国战犯的车队,以及战犯们怪异而木然的眼神。

一个夏日温暖的午后,伦敦郊区的一片树林中,Winston和Julia共同合作完成了一次对英社的反抗行动,他们享受着彼此,享受着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快乐,也享受着成功的实施反抗行动所带来的喜悦。他们之间的男欢女爱是有的,但是说到爱情,我是持怀疑态度的,他们能够在一起的主要原因,或许只是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反抗英社的最有效的行动,是一种反抗,一种发泄。Winston对Julia的态度也很让人震惊:Julia越淫荡,他就越喜欢。因为她越淫荡,英社越腐败;英社越腐败,他就越高兴;他越高兴,他就越爱她。英社无疑是成功的,在扭曲人性方面简直是登峰造极。拥有这样想法的人,还能称其为人吗?简直就是“神仙”、“天使”,而充满“神仙”、“天使”的国度也必然不是普通的国家,英社实在是创造出了一个真正的“天堂”。

这次反抗行动只是一个开始,Winston和Julia不断的进行新的反抗,他们在满是电幕和巡警的大街上说着情话,在空袭过后的废墟旁接吻,在满是鸟粪和灰尘的废弃教堂中缠绵,甚至租了一个房间,在那里过上了正常情侣的生活!虽然从他们的角度来看,这段时光完全可以用美好来形容,但是,真相是让人唏嘘的。他们像叛逆的孩子一样,用这种方式表达不满:Julia像一个王妃,不满丈夫的雨露均沾,出轨城边的乞丐;Winston像一个敏感的大男孩,对家长的包办婚姻非常不满,找一个荡妇作践自己。这里根本就没有爱情可言,是地地道道的J情,他们在一起做任何事情的时候,他们的心理首先想到的不是对方,而是英社;没错,就是这个让他们恨之入骨的名字。他们只是在用他们以为的正确方式,做他们以为正确的事情,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,他们的做法和他们的想法一点关系也没有。

可能是受到爱情的滋养,他们有了更大的勇气,也可能是受到了眼前短暂欢愉的麻痹,低估了可能的危险,Winston居然带着Julia去见欧布莱恩,他向往在没有黑暗的地方和欧布莱恩会面,他以为他做到了,但是没有,至少不是现在。101室才是真正没有黑暗的地方,因为它本身就是黑暗。

兄弟会是真实存在的,只有一点和想象中的不一样,它是英社创造出来的,它是英社的一部分。就像虚构局里的色情部,定期出版一些所谓的色情内容,然后以秘密的方式发售给底层民众,他们还以为自己真的买到了色情的内容,其实这些内容都是经过篡改的、貌似色情的“好”文章。兄弟会的性质和这个差不多,英社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地下组织,让想和地下组织接触的人接触到它,然后就是一些惯常的套路了(俗称“钓鱼执法”)。Winston和Julia就像飞蛾扑火般自投罗网,还满心欢喜的以为自己找到了组织,踏上了通往光明之路,虽然他们心里也清楚这条路会很难走,会极其危险,会让他们送命,但是他们坚信未来是光明的,坚信自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。现实是残酷的,无比残酷,这种残酷并不在于它给你带来了多少苦难,更重要的是这种残酷是悄无声息的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、是不可避免的。即使你意识到了这一点,也无法阻止它的到来,只能在心中默默的乞求上帝的慰藉和宽恕。

对Winston的改造分为三个阶段:学习,了解,接受。其实我觉得学习这个阶段很早就开始了,至少是在Winston读葛斯登的书时就已经开始了,只不过是那时的Winston没有意识到而已。被抓之后的遭遇、身体上的痛苦让他清醒的意识到了他所处的环境和状态,他开始慢慢的接受了英社的思维方式,开始以英社的眼光看问题,所以他看到了5根手指。同样,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,他发生了改变,顺利的进入了下一个阶段:了解。刚开始进入这个阶段的时候,Winston还在坚持自己的想法,坚信客观存在是真实的,坚信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东西是恒定不变的,坚信这个世界除了人之外还有别的东西,正是有了这些东西的存在反而证明了人的存在。但是慢慢的他了解到了另外一个真相:人是不存在的,存在的只有英社;世界是不存在的,存在的只有人。如果这个世界有人存在的话,那也是过去,Winston就是最后一个人,而在他接受英社,最终爱上老大哥的那一刻,这世界上最后一个人也消失了。

感谢作者,通过一本科幻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,看到了真实世界的真实一角,虽然触目惊心、令人作呕,但是无比的残酷,无比美丽。我很欣赏作者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方式,说出真相就是最大的慈悲,说出真相并不仅仅需要发现真相的能力,更重要的是要有说出真相的勇气,很多人在发现真相的过程中渐渐的犹豫了、退缩了、放弃了,他们被自己眼前的一幕幕惊呆了,他们像惊慌的小鹿一样拼命的奔跑:这不是真的,这不可能,一定是我看错了,这个世界怎么会错?历史怎么会错?那么多人怎么会错?错的一定是我,世界就是这样的,我要理解这个世界,我要融入这个世界;我已经理解了这个世界,我已经融入了这个世界;他们把一个词放在自己的前面作为奖励,这个词就是:成熟。成熟是一个结束,是对世界认知过程的结束;成熟是一个开始,是脱离真实世界而活在自己心中的那个世界的开始。这种状态应该是被人所鄙夷的,虽然很多人都在这个状态之中,并且有更多的人耗费毕生的精力要达到这种状态而不得,但是这种状态依然是无用而有害的,无用是因为它不能帮你理解你所处的真实世界,有害是因为它会阻碍你理解你所处的真实世界,你的肉体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,但你的思想却在另外一个你自己创在出来的、新的、和真实世界毫不相关的世界之中,虽然这个世界有时(或者说大部分时候)和真实世界非常的接近。

作者想让我们了解的,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,也不是我们心中的那个世界,他想让我们了解的是:这两个世界是不同的。人类悲剧的根源在于,虽然你可以认识到这两个世界的不同,但是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触碰到真实的世界,我们终将被囚禁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之中,永无突破之日,人类的前景一片黑暗。

只有敢于面对现实的人,才配拥有未来!
祝好运。

Winston: 我们死定了。
Julia: 我们死定了。
Big Brother: 你们死定了。

2018-05-15
北京

Published by

刘 心泉

running in the morning